隨著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云計算等新興科技發展,全球制造業開始進入新一輪變革浪潮。受政策支持、數據環境、算力提升、算法模型優化、商業化應用潛力五大利好因素驅動,中國制造業人工智能應用市場前景廣闊,預計未來五年將保持年均40%以上的增長率,并在2025年超過140億元人民幣。
近日在德勤發布的《制造業+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發展報告》中,深刻闡述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的背景與意義,客觀呈現“制造業+人工智能”的總體態勢,展示人工智能技術正如何改變傳統的制造業,探討制造業中各領域各環節中應用人工智能這一新興技術的挑戰。
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,為人工智能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。據估算,人工智能在中國制造業的市場規模有望在2025年超過140億人民幣:從2019年開始每年保持40% 以上的增長率。
人工智能在制造業應用的快速發展主要受益于5個驅動因素:
新基建等政策持;
人機物互聯產生海量數據;
云計算、邊緣計算、專用芯片技術加速演進實現算力提升;
算法模型持續優化;
資本與技術深度耦合助推行業應用。
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制造業主要體現在三方面:
首先,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企業提高智能化運營水平,實現降本增效。
其次,人工智能、5G、工業互聯網等技術融合應用,推動制造業生產及服務模式、決策模式、商業模式發生變化。
最后,人工智能帶動制造業價值鏈重構,有利于中國搶占全球制造業產業鏈上的價值高地。
制造業是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最具潛力的領域
人工智能的應用可為制造商降低最高20%的加工成本,而這種減少最高有70%源于更高的勞動生產率。到 2030年,因人工智能的應用,全球將新增15.7萬億美元 GDP,中國占7萬億美元;到2035年,人工智能將推動勞動生產力提升27%,拉動制造業GDP達27萬億美元。
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為AI發展
提供廣闊平臺
低技術含量(第二產業、處理常規/可預測/ 可編程任務)的工作將首先被人工智能替代。中國制造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,重復性、規則性、可編程性較高的工作內容將逐步由協同智能化工業機器人完成。
另一 方面,人工智能促進制造業研發、生產、運輸、倉儲、 服務等環節的智能化,與工業互聯網疊加,創造出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,產生更多具有商業價值的新場景。
人工智能經過60多年的演進,已發展成多學科高度交叉的復合型綜合性學科,涵蓋計算機視覺、自然語言理解、語音識別與生成、機器人學、認知科學等領域的研究。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,使制造業在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基礎上,實現機器的自動反饋和自主優化。未來,制造業將成為人工智能應用更加廣闊的藍海。
2021年11月12日
上一篇
下一篇
140億元!中國制造業人工智能應用市場迎來大爆發!
添加時間: